智慧校园

校史风云

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概况> 校史风云>

1937年8月,北平沦陷。北大、清华、南开在战火中惨遭摧残。为保存文化实力,1938年,由北大、清华、南开大学南迁昆明联合办学,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局势动乱,物资匮乏的艰苦岁月,西南联大在艰难建校后的第二年,为解决西南联大和师范各院教职工为主的子女就学,于1939年9月19日常委会议决:呈请教育部拨专款,筹设师范学院附中、附小及幼稚园。

1940年7月10日,成立师范学院附设学校筹备委员会,聘黄钰生、冯友兰,吴有训、查良钊、陈雪屏为委员,黄钰生为召集人。7月31日,常委会决定请黄钰生兼任师院附设学校主任。经过几个月的筹备,联大附校于1940年11月1日开学,定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

1940年11月21日下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第一次开学典礼原定于昆华工业学校(今已并入昆明理工大学)礼堂内举行。然而,是日昆明空袭警报,薄暮方才解除。黄昏时分,附校师生在昆华工校工字楼门前的台阶下才举行了简单的开学仪式(故后将11月21日列为建校日)。当时有小学六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共79人,教职员约20人。

1942年附中附小分开,附小以坐落在大西门外的浙江享堂为校址(据说这里原来是浙江同乡会用以停放棺木进行祭奠,择期下葬之所)。上课是用小方桌,每桌三人,坐的是小马扎。学校北边数十米外就是大片坟地,有不少的坟头和碑石,那就是学生们捉迷藏和"打仗"的场所。学校开设了能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读书、作文、习字、笔算、说话、珠算、常识、自然、历史、地理、英语、劳作、美术、唱游、音乐、体育等课程;有自治会,经常出版《附小壁报》;有合唱团,表演精彩;有图书馆,由同学自己管理;有菜圃,各班一块,看谁经营得好。老师们以:"熏陶重于管理,实践重于说教"的理念,精心培育着身心健康的儿童。尽管当时空袭频繁,师生要一边学习,一边躲避日军的空袭,环境异常艰苦,但校园里依然书声朗朗,其乐融融。

联大附校校徽,三环交套,紫、白、黑三色交镶。表示联大由三所大学组成。

联大师院附校主任黄钰生先生的教育观点

● 我们经过附小时,嗅着花香,看着花色,便想到在这儿有个花圃,里面培养着中国最宝贵的花朵。
● 能做的事自己做,能受的自己受,能负责自己负责,可尝试的鼓励学生去尝试,遇到困难自己去设法克服,这就是有出息。
● 我们宁愿要顽皮淘气的孩子,而不愿要无生气的孩子。
● 本校同仁不敢希冀培植天才,但绝不践踏天才。本校对于每一个儿童的兴趣、胆量、气质加以爱护。
● 教师绝不做褥垫、靠山,围墙、代劳的使者,让孩子们在现实的雨阳中长大,而不是在暖窖中熏出来。但是有一件东西,我们当作嫩芽看待,那就是儿童的兴趣。本 校同仁对于儿童个人兴趣必须小心翼翼地培植灌溉。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1941》

黄宁同学保留的成绩报告单中,老师用工整的蝇头小楷详细地记录了一年来学生的各科成绩以及表现。"老实胆小"的评语激励了黄宁时刻提醒自己要敢于迎难而上,后来他在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学习期间,曾多次立功受奖,最后成长为共和国新时期的一位将军。

校友们回忆:

西南联大师院附小的老师们都是师范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所开的国语课要注意"说话、表达、阅读、写字"全面的训练;
算术课要求"理解、速度、准确";常识课强调"兴趣、理解"的培养;
唱游课包括体育、音乐,唱得最多的是抗日歌曲。
纵然体育设施简陋,但仍为我们健康的体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课包含"劳作、美术",自幼培育动手能力,艺术实践与鉴赏功底。
操行的考核更是细致入微,有"整洁、礼貌、守时、秩序、公益、勤敏、诚实、互励和悦、勇敢"十项。几乎囊括了一个人道德品行的方方面面。
附小给我们的启蒙教育自始至终贯穿着"为学要严,为人要正"的主线。

西南联大附小经国难战乱而不靡,
历风雨沧桑而不倦,
她像一株生机蓬勃、挺拔伟岸的小树,
在阳光的抚育下健康成长,
很多学生后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1946年抗战胜利,三校相继复员。西南联大完成了她的历史重任而宣告解散,部分教师、学生随同家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美丽的西南边陲春城--昆明。作为答谢云南人民的礼物,联大师范学院留在昆明,更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附小随之易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昆明师范学院附属小学。1984年,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小随之更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联系我们

地址:昆明市文林街162号
电话:0871-65326780
传真:0871-65326780

copyright ©2007-2024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网站备案号:滇ICP13004981号
技术支持:启迪智慧